是否打开豆果美食App阅读全文

取消 确认
舌尖上的番薯黄夹的做法 点击查看大图

舌尖上的番薯黄夹

浏览 8.0万 · 收藏 644 · 学做 8
将做法保存到手机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豆果美食



舌尖上的番薯黄夹 文/蒋淑琴 (《中学生天地》A版2012年第10期 原稿) 缱绻在瓯江流域北岸最大平原的小村庄里,看曲长的小河安静地从石桥底下缓缓流淌而过。各种带有时间跨度和回忆色彩的东西,依然长年累月保存在身体某处。像童年、旧物、某种熟悉的味道,或者仅仅一个蒸饺般大小的番薯黄夹。 关于这道小吃,我曾一直以为它就跟米饭面条一样,普通得全国人民都知晓。就像,它可以平常得像面包馒头白粥一样成为早餐首选之一。可是直到它被我带到高中教室里、大学校园里,好友们用惊异的眼光打量它并且叫不出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个名为番薯黄夹的东西,只流行于我所生活的一带农村里。临村,隔壁隔壁村,总之不超出一个小县城。 五月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这些打上风俗烙印的东西,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似乎每年撞上这种日子的时候,都理应纪念一下。于是很多年前我问母亲几月几当吃番薯黄夹,她笑着摸摸我的头说,想吃就做,哪来日期限制。 农村里的大多数妇女都有一双巧手,母亲也不例外。我曾亲眼看母亲怎样制作这道现在已经成为温州最著名小吃之一的番薯黄夹。过程看似挺简单。首先将番薯去皮煮熟,滤掉汤水,再掺入番薯粉搅匀至无颗粒状,然后用手搓取少许擀成皮备用。至于馅的话,通常是由猪肉、豆干、香菇、葱韭等料拌匀合成,当然也可依个人喜好再放少许虾皮、萝卜丝等。最后包成饺子的样子放入蒸锅内蒸熟即可。可是母亲并不算内行人,每次她做得番薯黄夹个头都特大,皮又稍厚,做了很多遍之后还是没有“瘦下身来”。我记得请同学来吃的时候,她指着这黄溜溜的番薯黄夹外皮惊讶地叫道,哇塞,这是史上最大饺子么? 作为一道历时百年之久的小吃,民间通常认为其起源于乐清翁洋街道,话说当时只有富贵人家才会做这个。流传至今,那么这儿的番薯黄夹当然口感最纯正,卖相也最好看。翁洋有个叫地团的地方,十来年前大街两旁开着许多家租片店。那时候电脑并未普及,要追某部电影或某部电视剧最流行的做法是去租碟子。我记得我是因租碟饿了的理由第一次在桥头边买了两个番薯黄夹,一块五两个,裹在塑料袋里,比蒸饺稍大。刚从蒸锅里拿出的番薯黄夹,没吹凉直接咬下去的话很容易被里面流出来的汤汁烫伤舌头。印象中第一次买这种最“地道”的番薯黄夹,是先被它剔透的外皮吸引住的,姜黄色的皮,显得很亮。隔着层塑料袋让它们躺在手心里,冒着热气,似乎能闻到番薯的清香味。稍稍吹凉后一口咬下去,馅儿里的汁沾得嘴巴油光发亮,略带弹性的皮跟油多却不腻的馅儿在嘴里咀嚼成一块儿,下咽,再咬第二口,把整个嘴巴塞得鼓鼓的,一个番薯黄夹也解决了,最后只需把嘴里剩余的慢慢品尝完即可。 之后,每次去租碟的时候,都会跑到桥头边上买两个番薯黄夹。小三轮上驾着只小喇叭,用方言喊着“番薯黄夹呀卖番薯黄夹”,走出桥头很远后还能听到小喇叭沙哑的叫卖声,一遍又一遍,回荡在人来人往里。很久之后,村里也开了家规模较大的租片店,可是依然会骑着辆破自行车穿过大片田野到隔壁村。为买正宗的番薯黄夹而顺带租碟的少年时光,几年后重新回忆起来却觉得夸张得难以置信。 一天我拎着二十个番薯黄夹乘坐大巴往南两个小时带给室友们品尝。这东西的身价不知何时竟从一块五两个飞涨到一块五一个。 我看到她们一边大口吃一边连连点头赞道,这饺子味道真不错! 受不了,番薯黄夹啦。 啊?什么夹? 我想,未来的哪一天番薯黄夹是不是真该整容一下,改头换面,它跟饺子真是连远房亲戚都还搭不上。 仔细打量一块五一个的番薯黄夹,也没见它哪里升级了。我怎么咬它,却还是咬不出小时候在桥头边买的那种皮薄晶莹、油多不腻的味道。那段吃着正宗的番薯黄夹,看一张张碟片在VCD里进进出出的日子,原来一回头已经离得很远了。
食材清单 加入采购清单
烹饪步骤
小贴士

在蒸制的时候要在蒸屉上抹上油,番薯黄夹不要堆积一起,间隔空隙以防粘连破皮,蒸熟后稍晾一下再用筷子轻轻夹起装盘。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发布于 2013-09-27

换个做法

番薯黄夹的其他做法

番薯黄夹的相关分类

番薯黄夹的相关推荐

回到豆果美食首页
即将离开微信
打开“豆果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