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App
#放假请来我的家乡吃#(4/5)
柞水洋芋糍粑的制作技艺于2013年10月入选陕西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正着力将“九间房糍粑”打造成地方美食名片。
当抡起木捶三几个来回捶打时,就象砸在凝脂上那般舒适颊意。每一窝糍粑都至少要经过数千重锤,四十分钟到一小时的打制,捶好的糍粑,铲子上沾水堆在一起,双手一托,柔若无骨,丰则有余,一团白嫩的、有劲道的凝脂就装进盆子里。放在砧板上,用刀使劲一切,整坨、整块的,柔而不散,很有劲道。起窝后切成小块,再浇上热好的酸菜汁或腌菜汁调味,一碗可口的糍粑所有工序才算完成。香气直往鼻孔里钻,很是诱人,胃口大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柞水洋芋糍粑成了待客佳肴遍及商洛各个县市,甚至到省城都有了一席之地。不仅在街边小摊能吃上糍粑,在省城的星级酒店也能吃上柞水洋芋糍粑。
九间房街洋芋糍粑,素有“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生活要改善,洋芋来砸烂”之说。马铃薯,又称洋芋、土豆,九间房、万青都是沙砾土壤,森林茂密,平均气温低,很适宜洋芋生长,这里的洋芋蛋白含量高。洋芋做糍粑是在物理作用下,单糖变成多糖,蛋白变成糊浆的过程。 洋芋糍粑做得好不好,主要是取决于洋芋的蛋白含量;蛋白含量越高,洋芋糍粑越粘,而且省力好打。万青九间房的洋芋是一种产量较高、价格低廉的食材,经过清洗、蒸(煮)熟、刮(剥)皮、捶打、烹调等五道工序,就可将其变成香糯可口的糍粑。糍粑既是能登上餐桌的菜肴,也是当地居民日常的主食,以当地产的淀粉含量高的土豆打制出来的糍粑味道最佳。洋芋蒸熟稍微凉一下,在石窝或石板上用木捶压开,来回揉一两个来回就粘呼呼的,让洋芋纤丝粘连;打糍粑的工具也是很有讲究,“糍粑窝”选用的是当地的花岗岩,形状各异,有的是把花岗岩凿成表面略有凹陷的长方体或园型状,有的选用坚硬的厚石板。
走进柞水你不吃特产于秦岭山中的洋芋糍粑,你就算白到了柞水。如果说柿子是丰韵美丽的少妇,那么苞谷糁子糊汤就是你的白发亲娘,这洋芋糍粑当属柞水汉子喽!纯朴实在,不浪虚名,吃就让你吃得扎实。岭南山地海拔较高,小麦产量低,无论是耕种还是做为食物加工程序较多,柞水人就用大量土地种了洋芋,洋芋就像山里孩子,生命力极强,只要给点贫瘠的土地就能生长。柞水境内北部山区的洋芋最好,淀粉含量高,它又特别能适应环境,在山上,在石头夹杂的土地上,一株株,一窝窝,散落在可以生长的地方,无需过多的照看,就像我们柞水人,能适应这艰苦的环境。在那些艰苦的年代,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才打起糍粑,住在沟沟岔岔一河两岸的人,听到打响糍粑的声音,就知道是那家来